为何要质疑“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 时间:
- 浏览:1379
- 来源:吧啦熊
“世界首例!一对双胞胎在中国诞生 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今日来自人民网的头条消息。前不久“艾滋病患者恶意感染大二女学生”事件还历历在目,而今突然看到这则新闻,不由让人振奋。
看文之前习惯先看评论,拉到最下面,果然自古段子手出神评
这时对这篇文的内容心里有了这么一个预判,大致应该讲的是中国哪个研究院哪些科学家经过努力在治疗艾滋病方向上取的关键性成果,研制出能免疫艾滋病的疫苗之类的药物,并成功的挽救了一个本应该患有艾滋病的婴儿。
然而接下来有几条评论泼了一盆凉水
伦理这个字眼让我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转而仔细阅读全文。专业知识看的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是在已知的“试管婴儿”中加一个修改基因的步骤,看到这里确实有将人当做实验体的感觉。看到有评论提及到美国电影《变种异煞》,吧啦了一下剧情大致是,在未来所有婴儿出生前就能被编辑基因,不仅能去掉所有导致生病的基因,还能去掉所谓那些会导致“暴力、犯罪”的不好基因,结果讽刺的是最后成功通过测试的是男主-一个没有编辑过基因的自然受孕的人,而他的领导,一个受过基因编辑的人却杀了人。
赶紧翻开一个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的朋友圈,果然在大谈伦理问题。
打开微博,果然#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 这个话题已经上了热搜前三,翻开微博的评论,不论是热评还是新评,充斥着大量的质疑
这时就算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普通人也开始质疑了起来。百度了一下“医学伦理”,看到医学研究成果一栏中如下信息:
物种破坏
基因技术还不能真正意义合成生命。即使美国生物学家“人造生命”,其实仍然只是向着那个遥远目标又走近了一步。但是,基因完全可能做为一种有破坏力的生物技术,或者叫做生化武器。
道德冲突
克隆人体器官、干细胞生成人体器官等,其实还都是梦想。这是因为生物的适应性仍然无法超越。人体的器官离开了人体环境就不可能长出来。干细胞在幼儿生命体内的特种部位可以发育成健康的器官细胞,而在成年人体内的环境下就会失去这种作用。如同人类的食物,在幼儿时可以转化为身高,在成年却只能转化为体重。那么,真正的人体器官,只能通过克隆整个人体才能实现。于是,这就变成了如何面对另一个活人的问题了。
类似的道德冲突,正在不断出现。
科技欺诈
现代医学上很多不成熟的技术,通过商业运作,成为天下瞩目的技术。这种无效、昂贵的现代技术,存在着科技欺诈的成份。
总结一下,以下个人观点
1.基因编辑技术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早有技术可以实现,但是碍于道德人伦而被禁止研究,而这次在中国实现看文章有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参与。那么联想到《我不是药神》电影中为什么只有印度才有仿制药,其中有一条推论是印度其实在间接通过人体试药以证明药物疗效,所以西方国家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这次的首例基因编辑是否我们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呢?
2.基因的研究对于人类未来确实至关重要,基因就像潘多拉盒,通过修改基因,确实抵制了艾滋病,但是会不会有连锁反应造成其他不可预知的隐患呢?
3.对科学家一贯保持尊敬态度,可以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人类的未来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付出,往好了想,凡事都有第一步,如果碍于道德伦理,基因研究止步于前,对人类长远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前提是要慎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是走向繁荣还是走向毁灭,一线之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