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出孝子VS叛逆期?小学生持刀弑母事件引人深思
- 时间:
- 浏览:3196
- 来源:吧啦熊
当“棍棒出孝子”遭遇孩子叛逆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悲剧发生。
12月3日12点24分,在阮江泗湖山镇东安垸村发生一起持刀弑母案件,凶手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而缘由是不满母亲管教。
事件的发生引起网友热议“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式的对与错。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叛逆期时与父母冲突的经历,印象中与父母发生最大的冲突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冲突的原因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很清楚的记得那天被老爸用竹筒打断了三根,而当时的心理想着的是“父母根本不懂我”、“为什么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至于说对父母的憎恨或说反抗,轻则争吵冷战,重则离家出走。每次与父母矛盾时,一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以后会明白的”使得他们总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而“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这种没读过书也耳熟能详的俗语更使得“犯错就会挨打”成为自己都会信奉的禁忌。用父母的话说,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不也长大了?
那么这次事件是发生又能引起怎么样的深思呢?个人提出以下想法:
1.如果此次管教小孩的是父亲,会不会是另一个结局?
此次悲剧的发生导火索不见得是“棍棒”,而是长期不胜其烦的“被唠叨”而累积起来的负面情绪。比方说正在兴奋的打游戏,关键时刻被断网;联想到自己的叛逆期,最烦的不是父亲的棍棒,而是母亲的唠叨。但是因为有父亲的棍棒,而对母亲的叨唠生不起反抗之心。此次事件中,小孩生活长期缺乏父亲的角色。
2.现在的小孩与以前的小孩叛逆期有什么不同?
从孩童出现认知开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还会形成孩子在一定阶段内对父母的崇拜心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说现在的小孩比以前的懂的太多,如果父母学历学识不够高,他们会认为自己比父母懂的更多,从而我信我素,不服管教。
总结:吧啦了一下针对于此事件的多篇热门文章,大多是言之无物的蹭热点,少数提到了重视心理教育,农村父母如何懂心理教育?归更到底还是得回到留守儿童的问题。
猜你喜欢